首页>>工作动态

法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开展第三届“耕耘希望 筑梦青春”师范生支教调研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月6日,法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耕耘希望 筑梦青春”民族团结实践团赴张家口市赤城县挡将梁村、君子堡村开展师范生支教调研活动,活动持续10天。连续三年三届活动,民族团结实践团青年大学生“一对一”持续帮扶挡将梁、君子堡村的孩子42名,帮扶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及河北省各乡村孩子200余人,形成调研报告30余份、支教感悟1000余份,支教日志一千多份。

第三届民族团结实践团主要由来自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多民族大学生组成。他们秉承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大力弘扬“厚德、远志、笃学、创新”的校训精神,以“爱心支教助成长,携手乡村同育人”为主题,深入挖掘志愿服务地区需求,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通过“线上”网络学“一对一”精准助学、“志智”双学等形式,有效打造“培根铸魂,党史宣讲”“筑梦未来,我和我的家乡”“启智润心,助力乡村教育”等系列活动,积极建构精准帮扶、实践助学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振兴的教育合力。

支教活动中,青年大学生通过主题宣讲革命故事情景再现观看红色电影学唱革命歌曲等方式,帮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通过打造“筑梦悦读——讲好家乡故事”“指上花开——芍药花艺术作品,我为家乡打call”“劳动最光荣——助力家乡建设”等行动引领孩子们真实、立体、全面、形象化地重温家乡故事,了解家乡人物,领略家乡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进程。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起“云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探寻新型教学模式,选择多样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德智体美劳”五育课程内容;注重挖掘学生闪光点,关注学生兴趣及自主能力的培养;关注家庭教育现状,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等相关问题,第一时间与家长线上进行面对面、心贴心交流互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支教“线上”活动开展进程中,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挡将梁村、君子堡村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当地孩子的学习生活、家庭教育现状,法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教师们在党委副书记余欣的带领下,通过“线下”交谈、走访、慰问等方式特意看望了支教地的孩子及家长,并为孩子们赠送了线上学习材料,为家长赠送了“家庭教育”丛书。

民族团结实践团支教的教学成果再一次得到了当地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的赞许及好评。赤城县教师进修学校驻挡将梁村(托管君子堡村)第一书记冶治江表示,历时三届的“耕耘希望 筑梦青春”民族团结实践团的支教活动,如一股春风为农村基础教育振兴注入活力,并期待实践团能持续不断地与赤城县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对接。在挡将梁村参与活动的家长表示,支教大学生尽心尽力,有耐心、有方法,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主动、勇敢,非常庆幸孩子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调研活动中,民族团结实践团主要以自己的家乡为调研地,通过问卷调查、线上线下访谈等方法,了解基层教育现状,涉及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儿童阅读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等内容。学生扎根祖国大地,通过了解基础教育国情、民情来提升专业素养,永葆教育情怀。

近年来,法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以“修身+成长”“实践+技能”“奉献+爱心”为特色的“3+3”实践育人模式,立足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团建设三个领域,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了解世情、国情、民情,在亲身体验中树立对人民的情感、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耕耘希望 筑梦青春”民族团结实践团将继续创新开展,打造品牌效应,扎根乡村,默默奉献,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农村基础教育注入活力,为帮扶学生点燃理想之光。

赤城融媒、长城网、河北共产党员网、河北新闻网同时报道了此次活动

                                                      供稿人:张冬霞     审核:刘凤芹